找到相关内容4619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禅美学二

    佛、禅美学二  陈良运  [昆明]学术探索,2003年第4期  30-35页  ----------------------------------------------------------...。福建师范大学 文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内容提要】佛、禅宝藏中有着丰富的美学资料,本文仅掇拾二。严羽《沧浪诗话》标举的“妙悟”说,是中国古代诗学中可通于西方诗学的灵感说,其源自汉译佛教...

    陈良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64148864.html
  • 五台山旅游开发向探析

    五台山旅游开发向探析  向志华  (山西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山西临汾041004)  摘 要: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五台山以其优越的人文和自然资源成为外出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之一。但是五台山旅游的开发还存在几个问题:宗教圣地形象没有突出,优美自然风光不能展示,特色纪念品开发不足,旅游开发没有带动周边发展。为此提出几点发展建议。  关键词:五台山;旅游;开发问题  我国有四大佛教名山:山西...

    向志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52360544.html
  • 佛教问答750(1)

    再版说明  一、本书是由海尸道人原编《佛教问答》及《佛教答问选录》二书合辑而成。我局在再版时,从中精选出750,并作了整理、编号及标点等。  二、本书所涉及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汇集了信众在学习...。  上海佛学书局  1992.7.11.   佛教问答750  1.问:先生信仰何教?  答:信仰佛教。  2.问:信仰佛教,先作何式?  答:应先皈依三宝,皈与归同。  3.问:何谓三宝?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12254323.html
  • 关于鉴真东渡二

      关于鉴真东渡二   作者:杨曾文   摘要:佛教东传日本之后,一直没有形成完备的戒律制度,私自出家现象日益严重,日本朝廷对此难以控制,特派使者赴唐邀请律学高僧鉴真赴日,授戒传律。鉴真在中国所学及到日本后所传授的律学主要为唐代道宣的四分律南山律宗,被日本律宗奉为初祖。   关键词:鉴真东渡;邀请动机;律宗传承世系;日本律宗   中图分类号:D829.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杨曾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974868.html
  • 《因明正理门论》六

    《因明正理门论》六   一、著者陈那小传   陈那(Dignāga,亦称作大域龙、域龙、方象,约400-480年间人)生于南印度新叶国(Pallava)邻近首都香至(Kāňci)的星伽薄多城(Simhavaktra意译师子口),属婆罗门种姓。据西藏多罗那他《印度佛教史》说,他初从小乘犊子部的象授出家,但后来他对犊子部关于补特迦罗(Pudgala,意译人我)的教义产生疑惑,因为犊子部认为补特迦罗...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124073789.html
  • 印光大师净土开示84

    印光大师净土开示84 1.佛为什么要说净土法门 如来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所谓大事因缘者,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直下成佛而已,岂有他哉。无奈众生,根有大小,迷有浅深,不能直下畅佛本怀。因兹随机设教,对病发药。为实施权,开权显实。于一乘法,作种种说。或有善根成熟者,令其诞登觉岸。其有恶业深厚者,令其渐出尘劳。曲垂接引,循循善诱。虽天地父母,不能喻其少分矣。又以一切法门,皆仗...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20176621.html
  • 佛法智慧之门问答33

        目 录   (1)佛陀教导什么?  (2)佛陀有什么特别的教育?  (3)佛教中最简要的根本思想是什么?  (4)如何修习不执着?  (5)可以去哪儿学习?可以到哪儿研究?  (...

    佚名

    |佛法|佛教|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4/181319178.html
  • 当代中国佛教教育三

      内容提要:中国古代寺庙教育是“丛林敎育”,其最重要的一点是,师徒关系是培养人才的基本模式,这种教育模式的特点在于培养的人才视野较窄,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以通一经者居多。现代式的学院教育,...

    黄夏年

    |教育|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9/2257021215.html
  • 一道终身受用的测试

    你开着一辆车。 在一个暴风雨的晚上。 你经过一个车站。 有三个人正在焦急的等公共汽车。  一个是快要临死的老人,他需要马上去医院。 一个是医生,他曾救过你的命,你做梦都想报答他。 ...

    佚名

    |哲理故事|

    http://www.fjdh.cn/wumin/2007/09/18221616617.html
  • 当代中国佛教教育三

      《世界宗教研究》编辑部:黄夏年  内容提要:中国古代寺庙教育是“丛林敎育”,其最重要的一点是,师徒关系是培养人才的基本模式,这种教育模式的特点在于培养的人才视野较窄,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以通一...

    黄夏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63641975.html